體積法熔體流動速率儀通過測量單位時間內熔體流經標準模具的體積來評估材料流動性,其測定方法涵蓋儀器準備、試樣處理、參數設置、測試執行及結果計算等關鍵步驟,具體如下:
一、儀器準備與校準
檢查設備:確保熔體流動速率儀處于良好工作狀態,包括加熱系統、活塞位移傳感器、計時器等核心組件功能正常。
校準儀器:根據儀器說明書進行校準,確保溫度、壓力等參數測量準確。例如,使用標準砝碼驗證負荷裝置的準確性。
清潔料筒與口模:用潔凈的白紗布擦拭料筒內壁,確保無殘留物;使用口模清理棒清理口模孔,避免雜質影響測試結果。
二、試樣準備與裝載
稱取試樣:根據測試需求稱取一定質量的試樣(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確保試樣質量符合儀器要求。
裝載試樣:將試樣通過漏斗逐次裝入料筒中,用裝料桿壓實并排除氣泡。全過程需在1分鐘內完成,以防止試樣提前熔化或降解。
安裝活塞桿:將活塞桿從料筒上端口放入,確保活塞桿與料筒內壁緊密接觸,無泄漏。
三、參數設置與恒溫
設定測試參數:在儀器操作界面設定測試溫度(如190℃、230℃等)、取樣時間間隔(如10秒、30秒等)、取樣次數(如3次、5次等)及加載負荷(如2.16kg、5kg等)。
啟動加熱系統:插上電源插頭,打開電源開關,儀器開始升溫。當溫度穩定到設定值后,恒溫至少15分鐘,以確保試樣充分熔化且溫度均勻。
四、測試執行與數據記錄
啟動測試程序:恒溫15分鐘后,戴上手套取出活塞桿,將試樣再次壓實(若需)。然后將活塞桿重新放入料筒中,按下“TIME”倒計時5分鐘后,將標準規定的試驗負荷加到活塞上。
記錄活塞位移:體積法測試時,需通過活塞位移傳感器實時監測熔體體積變化。當活塞桿下降至與位移裝置接觸時,儀器自動開始記錄活塞移動距離。
切取試樣(可選):若需驗證體積法結果,可設定自動或手動切料方式切取試樣。但體積法測試時,通常將自動切料時間設置為較長值(如999秒/次),使切料裝置不切料,僅記錄體積變化。
五、結果計算與報告生成
計算熔體體積流動速率(MVR):根據儀器記錄的活塞移動距離(l)和預定測量時間(t),使用公式MVR=427×l/t計算熔體體積流動速率。其中,427為活塞和料筒的截面積平均值(0.711cm²)與參比時間(600秒)的乘積的近似值;l為活塞移動預定測量距離或各個測量距離的平均值(單位:cm);t為預定測量時間或各個測量時間的平均值(單位:秒)。
重復測試與取平均值:為提高測試準確性,建議對每種試樣連續測定三次,分別求出MVR值,并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
生成測試報告:選擇打印結果功能,儀器自動生成包含測試參數、MVR值及平均值等信息的測試報告。